从自行车到多元化出行:广州40年交通变迁
参考:中新社 时间:2018-12-09
“40年前的广州,大街小巷都比较狭窄,道路两旁屋铺错落交集,相对灵活的自行车是人们最佳代步工具。”现年61岁的广州市民梁永乐,在他17岁那年拥有一辆“五羊牌”自行车,“上世纪80年代末,上班高峰期的海珠桥全是‘自行车大军’,大街小巷也充满自行车‘铃铃’的声音”。
上世纪50年代,广州街头逐步出现“道奇”公交车、“伊卡路斯”柴油公交车等车型。随着道路越来越宽阔,上世纪80年代,“广州牌”“通道车”普及,这类通道车由两节车厢和三扇门组成,车厢之间黑色的“伸缩蓬”成为标志。同期,港商刘耀柱创办白云小汽车出租公司,参照香港运营模式,的士实行“沿途载客、扬手即停、计程收费、日夜服务、电话预约”,这一经营模式逐渐席卷全国。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广州兴起城市建设热潮,交通工具发展迅速,可谓“百花齐放”。“无人售票”冷气公交车、“广州牌”双层巴士、液化石油气等公交车型涌现,还有摩托车“并驾齐驱”。1997年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正式开通,广州开启“地铁时代”。
随着广州越来越繁华,道路上的车和人越来越多。进入21世纪,尤其在2010年后,交通出行方式多元化发展。如今,广州早已成为“百万车城”,汽车成为民众主要出行方式;高铁轻轨不断发展,广(州)深(圳)动车和广(州)深(圳)(香)港高铁等把广州和其他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多个“1小时”经济圈诞生,此外,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更多新兴交通工具,融入这座城市。
因为这些日益先进便利的交通工具,广州人“越走越远”,同时地域之间也“越走越近”
[从自行车到多元化出行:广州40年交通变迁]https://www.sunhay.net/information/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