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广州贯道供应链| WAP浏览 【咨询:020-39280356 62193856】 广州第三方物流公司:广州物流托管、仓储物流外包服务
繁体中文 | 简体中文
广州物流外包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物流贯穿生产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支撑,如何让物流系统满足智能制造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让二者有效融合,是当前政府与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物流业与制造业在推动融合的广度不大,深度不够,在华投资的400多家500强企业,90%左右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而中国的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不超过20%。
    物流不创造价值,但物流能保障企业价值,近年来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抗疫期间,物流业与制造业上演了不少联动融合的故事。
    如何做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
    1、政策因素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具有政策红利。政策分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国家政策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方面,而地方政策,特别是制造大省、制造强市的政策具有针对性,主要从规划上着手,解决生产园区与物流园隔离的问题。
    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地方政府鼓励制造业企业转变传统观念,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通过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积极推进供应链管理,降低制造业成本和物流成本。
    引导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沟通,业务联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山东政府推动山东350户大企业集团带头剥离物流服务环节,实现主辅分离。
    国家政策大礼包是2020年,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
    《方案》从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培育融合发展标杆企业,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形成可抄写的作业本。
    2、融合破局
    物流与制造,也可以说是生产与交付,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制造类企业重产品生产、轻物流管理,尤其是内部物流,造成物料到达不准时、车间物料调动混乱、零部件配套性差等现象;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低成本是物流的核心,也是二者融合的基础,二者融合发展要符合持续性,低成本的要求。
    制造业在生产端的降本空间,远小于在物流端的降本空间,物流,就是物料的流动,运输的本质是位移,因此,追求单件物料的低成本的位置移动;仓储的本质是物料的调节与储存,零库存是其理想状况,不断供是其根本要求。制造企业需要通过精益生产在不确定中寻找规律,通过科学的物流体系来管理需求的不稳定,达到仓储的最高境界。
    在二者融合中,不同企业的战略导向不同,因此,要考虑企业投入的资源和发展要求。
    物流业与制造业主体的融合,表现在设施设备融合联动,业务流程融合协同,也就是说技术融合、装备共用,AGV、自动化立体库、垂直提升机、码垛机器人、输送线等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只有将各类设备与作业流程很好地衔接起来,才能把设备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
    从人的角度说,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任、忠诚,沟通是保证融合良好发展的基础,目前,双方信息资源融合互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断点,导致融合层次不够、融合深度不高。
    举一个融合较好的例子:海尔将战略聚焦智能制造核心业务,通过建立开放的体系,吸引国际一流社会化物流资源,将售后备件仓储运输、所有制造工厂原材料厂内配送及成品仓储发货业务进行无缝外包,实现了端到端一站式物流服务体系,以精益化生产物流模式,取代了原有粗放的生产物流模式。
    大宗商品领域的两业融合水平相比其他领域的两业融合度较低、挖掘的潜力较大。
    3、由浅入深
    从两业联动到两业融合,是一个重大进步。“两业联动”强调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而两业融合,是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飞跃,是质变过程,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也可以这样说:两业融合范围更广、程度更高、联动更加紧密。“两业联动”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两业联动”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
    对于制造业来说,这种融合不仅是外部的,是供应、销售方面的融合,更是工厂内部的物流融合,经典的传送带流水线,就是物流与制造业厂内融合的典型例子。
    更高一级的融合是渗透到厂内物流,甚至是车间物流和流水线物流上,尤其是柔性制造模式下,对入厂物流的灵活性、及时性和协同性提出很高要求。
    科技赋能的厂内物流拥有巨大价值,而在实际落地中,工业物流服务,或者说厂内物流的发力路径要根据不同细分制造行业产业链和产品特点,从单点制造、线(端到端一体化价值链重塑)、面(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协同)三个维度思考。
    两业深度融合,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之间相互交流、渗透、学习、吸收。
    4、相互促进
    “制造+物流”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制造的进步与物流的发展。物流服务的快速发展是一种发展趋势,它渗透到制造业,推动了制造业核心产品的研发提升和结构升级。
    所谓的融合不是过去的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的传统物流模式,而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5、智能赋能
    智能制造已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创新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提高二者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例如:中国邮政在青岛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形成配套的入厂仓配中心,按照客户要求提供业内先进的多层穿梭车系统、托盘自动密集型存取系统、“货到人”AGV拣选系统等自动化模式。
    人机互动、人机相融,这是未来物流领域的较高境界,柔性化,定制化是未来智能制造的方向,二者融合于一体化。
    将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资源共享基础,全流程的大数据采集与信息库的搭建,为推进物流业和制造业的相互支持、渗透互融提供了可靠保障。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https://www.sunhay.net/information/view/450.html

上一篇:制造业物流发展方向,如何做到不断链! 下一篇:对广大物流企业提几点建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长
>>>相关阅读
中国和美国物流快递包裹业全方位比较 如何选择电商仓储物流外包公司,怎样平衡?
物流业态的发展趋势,走访广州富力物流园 如何理解第三方物流外包帮企业降本增效?
广州白云物流升级:“现代物流+总部办公” IT产品的物流特点-围城中的IT企业物流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