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美供应链物流发展情况不同处
参考:物流金融 时间:2018-09-20
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之后,物流被放大到供应链的范畴来讨论,这一特点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供应链管理,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趋势。美国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对比中美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情况,有助于我们找到差距,弥补不足,为邮政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一、中美供应链现状对比
(一)发展阶段
美国供应链发展离不开物流,是物流积累40多年后,量变到一定程度逐渐衍变而来的。目前,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全球物流巨头高端的解决方案,供应链部门都是针对一家大型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成本销售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既有成本测算,也有规划问题,哪些流程不合理就进行调整。
中国对供应链认识难以统一,很多企业似乎都能与供应链沾上边儿,但又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这与中国产生物流时间短有关,物流集成度还很低,也很少有网络规划能力的企业。
(二)战略地位
201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以下简称《战略》)。美国认为,国内外一切经济、军事活动都离不开物流与供应链,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任何国家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在全球范围内去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并用高科技——在当代是互联网,来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发展,以取得大国间的平衡与优势。
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观点:“现在,需要对接各国战略和规划,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集中资源,联合推进。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创造需求和就业,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亚洲发展新气象。”
中国主张通过打造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来推进亚太及全球的经济发展,来调整全世界经济的治理结构。我们现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全球产业链的战略。
(三)企业比较
中国的物流业在不断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物流、大数据和智能应用领域。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对底层技术的开发和把握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供应链基本流程考虑,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回收和执行这六个主要环节中,计划环节是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短板。其中,需求预测能力、供给和需求的协同能力、库存管理能力尤为偏弱。而美国这方面表现已非常成熟。
1. 需求预测能力。在物流与供应链越来越重视前端的趋势下,跨国企业广泛地采用网络规划设计软件、大数据分析预测、全过程库存优化管理等技术,在供应链全过程实现模拟仿真设计,提高预测准确性,实现了全过程最优规划。
2. 供给和需求协同能力。主要将订单拉动作为整条供应链的动力,跨国企业会将订单均匀分配到所有环节,实现约束理论下的效率最大化。
3. 管理库存能力。库存的集中管理、提高库存流转效率、 将库存管理系统(WMS)同生产与运营计划(S&OP)、订单管理系统、产品交付系统有效连接,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交付的情况下,将库存管理与线上订单和快递交付系统有效连接,成为加快现金周期的关键。
对标国际巨头UPS,中国邮政EMS的服务功能最为接近,其次为顺丰。从行业整体来说,服务功能偏重寄递服务,少量提供仓储、签单返还、代取件等服务;但对于供应链和物流综合服务提供较少。
[对比中美供应链物流发展情况不同处]https://www.sunhay.net/information/view/213.html